1.什么是战争?
毛泽东研究战争的基本方法是唯物辩证法,特别是矛盾论,这个核心哲学理论贯穿他的军事思想,如果读者没有矛盾的哲学观念,那么这篇文章读起来就会很抽象。
毛泽东军事思想以战争为研究对象,而且这种战争是在中国发生的革命战争。他指明研究战争,就是要先后研究战争的规律、革命战争的规律和中国革命战争的规律——一个由抽象到具体的过程,从一般到特殊再到个别的过程,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战争的本质是什么呢?——要迅速的抓住本质才能理解战争。对于战争的本质,毛泽东说:“战争——从私有财产和有阶级以来就开始了的、用以解决阶级和阶级、民族和民族、国家和国家、政治集团和政治集团之间、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一种最高的斗争形式。”这就是说,战争首先是一种斗争形式,它的特殊点就在于它是用来解决社会矛盾的一种斗争形式。战争产生于矛盾之中,是矛盾的产物,这里的矛盾主要是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在一定发展阶段上的矛盾。因而也就把握了战争的主体——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战争既然是由这些矛盾所派生的,便由这些矛盾所规定。如果阶级、民族、国家和政治集团是革命的、进步的、正义的,那么由他们所采用的战争也便是革命的、进步的、正义的,反之则是反动的、落后的、非正义的。因此战争本身也被一分为二来看待。
毛泽东重点研究了战争的革命方面,探明革命战争的特殊情形和性质,研究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能打胜当时的中国革命战争。因而他把对战争、革命战争和中国的革命战争的研究变成了一个统一的整体。
对中国革命战争的研究要注意几点,首先要既尊重过去的经验又要尊重自己的经验;其次要尊重别国的经验,又要尊重中国的实际特殊情况;最后要考虑当前的实际状况,从实际出发来研究问题。“战争的情况不同,决定着不同的战争指导规律,有时间、地域和性质的差别。”毛泽东特别强调矛盾的特殊性,说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他的辩证名言是:“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
2.发动战争的目的是什么?
战争既然是解决阶级、国家等矛盾的斗争方式,那么它的目的自然是要服从于它所要解决的矛盾。对于任何战争的主体而言,解决矛盾的方法就在于使矛盾失效,矛盾一旦失效,战争也就被消灭了。
因此,毛泽东说:“战争的目的在于消灭战争。”“就是用战争反对战争,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战争被毛泽东一分为二为革命战争和反革命战争、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他认为战争是从属于矛盾的,而矛盾里必然是包含有对立,所以那种非正义又非非正义的战争是没有的。那种单纯的反战主义也是愚蠢的,因为他们在反对非正义战争的同时,把正义战争也否定了。
怎么消灭战争呢?毛泽东说:“人类社会进步到消灭了阶级,消灭了国家,到了那时,什么战争也没有了,反革命战争没有了,革命战争也没有了,非正义战争没有了,正义战争也没有了,就是人类的永久和平时代。”战争是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矛盾的结果,而阶级、民族、国家、政治集团并非永久的存在,而是历史性的东西,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所以要通过消灭战争的主体来使矛盾失效,从而消灭战争。在没有阶级、没有民族、没有国家、没有政治集团的地方就不会有这些事物彼此间的矛盾,也就不会有解决这些矛盾的斗争形式——战争。过去,一切的战争,一切革命都不过是用一个阶级来消灭另一个阶级,因而不可能消灭战争。而未来,无产阶级革命、无产阶级专政是要消灭一切阶级的差别,从而消灭战争。所以毛泽东说:“我们研究战争的规律,出发于我们要求消灭一切战争的志愿。”
3.战略与战术
所谓的战略就是战争全局性规律的问题,与之矛盾、相反的是战术问题,战术问题便是战争局部性规律的问题。毛泽东说:“凡属带有要照顾各方面和各阶段的性质的,都是战争的全局。”“研究带全局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略学的任务。研究带局部性的战争指导规律,是战役学和战术学的任务。
战略与战术的矛盾几乎是战争理论的基本矛盾,它们直接关系到后面的持久战与速决战、运动战与阵地战、歼灭战与击溃战、内线与外线等矛盾问题,并且是这些矛盾得以统一的条件。
对于战略与战术的辩证关系,毛泽东说:“(战略对于战术来说)懂得了全局性的东西,就更会使用局部性的东西,因为局部性的东西是隶属于全局性的东西的。”战略统领着战术,战术服务于战略,战略指明了战术的方向;他又说“(战术对于战略来说)全局性的东西,不能脱离局部而独立,全局是由它的一切局部构成的。”战术构成了战略,战术是战略的形成的基础,关键战术决定着战略的成败。
对于运用战略来指导战争的人,毛泽东说出它的方法论:“指挥全局的人,最要紧的,是把自己的注意力摆在照顾战争的全局上面。主要地是依据情况,照顾部队和兵团的组成问题,照顾两个战役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各个作战阶段之间的关系问题,照顾我方全部活动和敌方全部活动之间的关系问题。”用全局的观点来审视局部之间的关系问题,把握住关键的、有决定意义的局部。“有决定意义,不能按照一般的或抽象的情况去规定,必须按照具体的情况去规定。”
正如全局依存于局部一样,全局的观念同样是建立在局部的、经验的观念上。“学习战争全局的指导规律,是要用心去想一想才行的。因为这种全局性的东西,眼睛看不见,只能用心思去想一想才能懂得,不用心思去想,就不会懂得。但是全局是由局部构成的,有局部经验的人,有战役战术经验的人,如肯用心去想一想,就能够明白那些更高级的东西。”
4.战争规律的学习与使用
学习和研究战争规律,才能打赢革命战争。我们不能要求常胜将军,我们追求的是“在战争过程中一般地打胜仗的勇敢而明智的将军——智勇双全的将军。”
要想成为智勇双全的将军,必须要学习战争的规律,并且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来安排自己的行动方向。主观的意识要根据客观情况而改变,为了使主观的判断不出错,智勇双全的将军就应该“使用一切可能的和必要的侦察手段,将侦察得来的地方情况的各种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思索,然后将自己方面的情况加上去,研究双方的对比和相互的关系,因而构成判断,定下决心,作出计划,——这是军事家在作出每一个战略、战役或战斗的计划之前的一个整个的认识情况过程。”也就是孙武子说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毛泽东说:“任何军事计划,是应该建立于必要的侦察和敌我情况及其相互关系的周密思索的基础之上。”
军事计划也并非是一成不变的,它必须要根据现实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
“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毛泽东认为军事规律具有客观性——“军事的规律,和其他事物的规律一样,是客观实际在我们头脑中的反映,除了我们的头脑以外,一切都是客观实际的东西。”这后半句是唯物主义对存在与思维的划分。同时他又认为对于军事规律,人应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军事家活动的舞台建筑在客观物质条件的上面,然而军事家凭借着这个舞台,却可以导演出许多有声有色威武雄壮的活剧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