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状与问题
风险分担机制是指将贷款风险由多方共担的机制,其中最重要的一方即为银行。然而,在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中,银行仍是主导的贷款机构,风险分担机制的缺失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金融市场健康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在国内金融市场中,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依然突出。虽然政府在推进“定向降准”和“不降反增”等政策,减轻银行压力,但这些政策仍未有效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对于银行而言,要想降低贷款风险,必须实现多方共担。
风险分担机制的意义
风险分担机制是我国金融发展的必然趋势。首先它有助于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融资难的问题。其次,可以提高小微企业的融资成功率,降低融资成本和风险。经过多年的累积,我国信用体系逐渐完善,使用风险分担机制对以后信贷作业的风险控制和管理将有很好的作用。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的方案
当前主要的解决方案有两种:一是建立覆盖全国的信用保证机构网络;二是推行金融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强化对小微企业信用信息的收集和分析。
对于第一种方案,应当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一体化信用保证机构网络,这样既便于政策的实施和管理,又可以保障小微企业的融资利益。对于第二种方案,应当建立一个全国性的金融信用信息数据库,综合收集和分析有关小微企业的经济、税收、征信、特许经营以及司法等方面的信息。通过建立信息互通平台,有效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申请速度和融资成功率。在信息收集方面,应当制定严格的标准,规范有关方面的信息发布与监管。
各方面的责任
政府作为主导者,应当制定相关政策,提供政策支持,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作为金融机构的主要力量,应当扩大信贷投放规模,调整贷款结构,降低贷款利率。而企业则应当加强自身信用建设,提高自身资产质量。同时,在推行风险分担机制这一过程中,还应当加强监管,规范地方政府以及金融、信用、税收等各方面的信息发放和管理。
结论
完善风险分担机制已经成为当前金融市场发展的重要任务。对于银行和小微企业而言,通过实现多方共担贷款风险,可以有效降低贷款利率和成本,推进企业发展。对于政府而言,应当加强政策制定和管理,推行风险分担机制,实现小微企业融资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分担机制应当是一个全方位的发展,各方面的责任和作用都要得到充分落实,这样才能实现中国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