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款逾期被列入刑法到底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贷款逾期是目前社会上经常发生的事情之一,有些人习惯性逾期,有些人是因为突发情况导致逾期。然而,许多借款人不了解逾期会带来的后果,有些人以为只要还了欠款就可以避免罚款或法律后果,实际上并非如此。那么,贷款逾期会被列入刑法,真正的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贷款逾期的后果有哪些?

首先,贷款逾期对个人信用记录的影响是最明显的,一旦被记录在信用报告中,以后申请信用卡、贷款等金融产品时都会极难通过。其次,银行可能会对逾期的借款人进行罚款或收取高额利息,这样的费用可能比本金高出很多,给借款人带来沉重的负担。此外,银行还可以采取法律手段来追赔欠款,逾期时间越长,赔偿金额也会越高。最后,如果贷款逾期时间长,银行可以将其列入个人征信黑名单,对于长期逾期、拒不还款的借款人,银行有权向法院提交起诉文件。

贷款逾期多久会被起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规定,由银行或其他借款人向法院提起诉讼时,贷款逾期的时间一般至少应该超过一个月,超过一个月的逾期时间才能视为恶意逾期。如果在一个月之内返还欠款,则可以避免银行进行法律追讨。

但是,这并不是绝对的规定,逾期时间也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区别,如果被借款人有意欺诈欠款或透支超限,则贷款逾期的时间不一定需要超过一个月也会被起诉。六个月的逾期时间也可能被视为恶意逾期,进而引发法律后果。

贷款逾期被起诉该怎么办?

一旦收到起诉通知书,借款人需要尽快联系银行或借款机构,解决逾期问题。一般情况下,银行会首先提出和解方案,即通过缴纳逾期款或签订借款协议等方式解决逾期问题。如果无法达成和解,借款人需要寻求法律援助,在合法的范围内维护自己的权益。

总之,任何形式的逾期都会对个人信用造成不良的影响,对自己的生活和未来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借款人应该提高自身的财经意识,做好借款计划,妥善安排资金,减少逾期的概率,避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