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调查丨长沙小伙网贷2万不成反被骗12万平台失联套路手段频出

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迅猛发展,各类网贷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冒出。然而,伴随着这种新兴行业的兴起,也涌现出了大量的骗局和诈骗。最近,红网记者接到读者反映称,长沙市一位小伙在网上借款2万不成,反而被骗12万,现在平台已经失联。此类案例不断涌现,网贷平台的套路手段也层出不穷。

被骗经过

小伙李先生(化名)说,他在今年年初时,因为资金困难,通过网上渠道想找到一家网贷平台借款2万元。很快就有人和他联系,称可以成功为他办理网贷业务。随后,他按照平台的要求,通过微信等方式上传了一些相关信息,并签订了相关合同。

一个月后,李先生的借款没有下来,他开始担心。后来接到平台客服电话说,因为李先生不符合标准,需要交纳一定的保证金才可以放款。李先生没有想太多,因为合同上写明确实有这部分费用。

一开始,平台要求他交纳2万元的保证金,随后口头上要求他再交纳7万元用于担保。不过,问题在于,即便交纳这些费用,李先生的借款也没能下来。

事后,李先生多次找平台沟通,但始终无人接听。他尝试通过平台的微信客服、短信、电话等多种途径,但都没有得到任何答复。而在互联网上搜索相关信息后,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深陷网贷诈骗的漩涡。

套路手段:高额利率、额外收费、暴力催收等

像李先生这样的被骗者不在少数。很多人在迫切需要资金的情况下,被宣传高额利率和轻松放款的网贷平台所吸引,然而真正从中获得帮助的人则寥寥无几。

网贷平台的套路手法也可以是五花八门的。其中,最为常见的手段就是放款后追加高额的利息、手续费、管理费、担保费等。如果借款人无力支付,平台还会采取暴力催收、曝光、恐吓等手段。将借款人逼到绝境,追赶被骗本金的可能性就越来越小。

还有一些不良平台,在收到借款人资料后,在未经过借款人授权的情况下,将个人信息售卖给其他投资者,从中获取利益。这不仅侵犯了借款人的隐私权,而且也有可能导致信息泄露的风险。

如何防范网贷诈骗?

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方法就是不去冒险尝试,不要轻信虚假广告和各种花言巧语。但是,现实情况却往往是人们迫于各种压力,不得不去申请网贷解困。对于这种情况,大家需要提高警惕,保持清醒。

首先,提醒大家最好选择信用度比较高的平台,不要盲目相信过度夸大的广告宣传。同时,一定要认真阅读合同,不要随意签订任何协议。比如,尽可能多地询问和了解平台的放款手续和利息费用等相关信息。

其次,在申请贷款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充分的资金规划和风险评估。遇到可疑问题和情况,及时寻求权威机构的意见和帮助。

最后,如果遇到相关问题和疑惑,尽可能多的维权途径,多个渠道多个战术同时并用,争取尽快得到合理的赔偿和解决方案。

相信通过对网贷平台诈骗的了解和认知,大家可以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互联网金融行业中的风险和问题。希望大家可以更加谨慎和明智,杜绝一切不必要的损失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