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市圈实力公布,培育1个超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GDP近3万亿

文/江城阅天下

成都都市圈是《四川省主体功能区规划》中城镇化战略格局的“一核”,也是《成渝城市群发展规划》规划的成渝城市群中的一个关键都市圈。其地位的重要性体现在多个方面,成都都市圈是四川全省的经济核心区和带动西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区域内汇聚了丰富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形成了强大的经济辐射力和带动力。作为全国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成都都市圈在交通网络构建上取得了显著成就。区域内铁路、公路、航空等多种交通方式交织成网,不仅极大地便利了区域内居民的出行,也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都市圈的范围主要包括成都市、德阳市、眉山市和资阳市四个城市。具体来说,成都市作为核心城市,其全域均纳入都市圈范围;德阳市的旌阳区、什邡市、广汉市、中江县,眉山市的东坡区、彭山区、仁寿县、青神县,以及资阳市的雁江区、乐至县等地也均属于成都都市圈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成都都市圈到底为四川省经济发展格局带来哪些影响?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观点,谢谢大家支持。

成都都市圈实力公布,培育1个超大城市、3个中等城市

成都都市圈的设立已经超过13年了,如今的成都都市圈已经培育了1个超大城市(成都)、3个中等城市(德阳、眉山、资阳),作为成都都市圈的核心区域,成都市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底蕴、强劲的经济实力和创新能力,成为了引领整个都市圈发展的龙头。从历史悠久的锦官城到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成都的蜕变是全方位的。它不仅保留了“慢生活”的闲适与安逸,更在科技创新、产业升级、对外开放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在科技创新领域,成都依托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等高校资源,以及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等创新平台,培育出了一大批高新技术企业,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多个领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同时,成都还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与众多国际知名企业和机构建立合作,不断提升自身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截止目前成都城区常住人口数量已经超过了1200万人,成都早已经是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达到一千万或以上的城市被认定为超大城市)。

在成都的辐射带动下,德阳、眉山、资阳三市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这三座城市,各具特色,优势互补,共同构成了成都都市圈的重要支撑。

德阳市,以“重装之都”闻名遐迩,其装备制造业在全国乃至全球都享有盛誉。依托东锅、东电等龙头企业,德阳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领域不断取得突破,为成都都市圈的工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同时,德阳还积极推进与成都的产业协同,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创新资源等方式,实现了互利共赢。

眉山市,则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农业资源著称。近年来,眉山在推进农业现代化、乡村旅游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成为成都都市圈的后花园和休闲度假胜地。同时,眉山还积极融入成都经济圈,加强与成都的交通、信息、人才等要素流通,促进了区域经济的融合发展。

资阳市,作为成都都市圈的新兴城市,近年来在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特别是随着成资一体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资阳与成都的同城化趋势日益明显。无论是交通网络的互联互通,还是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都为资阳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在区域合作方面,成都都市圈将进一步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合作,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通过共建产业园区、共享创新资源、共拓市场空间等方式,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同时,还将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往来和文化交流,拓展国际合作新空间。未来随着成都都市圈不断发展壮大,德阳、眉山、资阳三市将迈入Ⅱ型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以上300万以下的城市)。

成都都市圈实力公布,GDP近3万亿

成都都市圈的经济总量持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以2023年为例,成都、德阳、眉山、资阳四市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845.35亿元,成都都市圈的GDP已经接近3万亿元,同比增长6.1%,占四川全省比重达46.3%。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成都都市圈在四川乃至全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

成都都市圈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区域内已构建起“1环12射”干线铁路网络和“3绕14射”高速公路骨架体系,成德眉资间共建成12条快速通道,毗邻地区共打通13条“断头路”。这些交通设施的建设极大地缩短了城市间的时空距离,为区域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有力保障。

成都都市圈在产业协作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区域内各城市依托自身特色和优势产业,积极构建错位发展、集群成链的现代产业体系。通过共建跨区域产业生态圈、联合发布重点产业链全景图等措施,成都都市圈在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医药健康等领域形成了较强的产业竞争力。

成都都市圈正积极推进与德阳、眉山、资阳等周边城市的同城化进程。通过加强规划对接、政策协同、市场融合等措施,成都都市圈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实现了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这一进程不仅提升了区域内居民的生活品质,也为区域经济的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