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四,十五这个节日,有人活大半辈子都不知道它的意义

明天就是七月十四了,我们那把七月十四和十五称呼为七月节,节日的宗旨就是孝道,纪念逝去的亲人和祖辈,以上供作为表达,每个地区的表达方式不同,其它地方我不敢乱说,怕被打出屎,在我们广西,那是每个村都不一样的呀!拿上供来说,有的村落是一天一次,有的是一日三餐都上供,上供些什么呢?让我给你们说说,可能有点超出你们的想象,就拿我周边四个村落来说吧…

刘村,上午上供茶酒,米饭,不配筷子,祖宗得用手抓或者自带吃饭家伙,猪肉煮熟整块装盘,鸡鸭鹅随便一样,整个煮熟,内脏处理干净要整套,然后放在一起,上香,就这样在祖祠摆桌上供了,祖宗要吃肉就得手撕,讲究的是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十四和十五每天一次,上供完拿回来做成菜吃饭…

谢村,中午把菜全部做好,配茶酒米饭,筷子,齐套上供,讲究的是文雅,菜色多样,上供回来就可以直接开吃,十四十五两天,每天一次。

陈村,跟谢村差不多,不过他们是一日三餐都上供,上供的东西也不讲究,但是过节肯定不会差,后辈吃什么,祖宗就吃什么,特别是中餐,经常都是热一下剩饭剩菜就上供了。

李村,下午,上供的跟刘村差不多,鸡鸭鹅整个,不过米饭配了筷子,还有水果甜点,上供完回来再做成菜吃饭,十四十五每天一次。

同样的节日,同样的地区,过法却千奇百怪,所以来广西的朋友,不要在某个地方过了个节日就说广西怎么样怎么样,那你就真的是坐井观天了…

七月十四十五,文称中元节,为道教所称,佛教称为盂兰盆节,民间俗称鬼节、七月半(十五),又称亡人节。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祭祀节日之一,带有祭祖和感恩的双重功能,孝文化是其精神内核,也是中国传统民俗节日中特殊的存在,它是中国人对逝去父母以及亲人表达孝敬、思念的重要节日(此记载来源于网络)。

中元节作为中国传统四大祭祀节日之一,中元节同时具备儒、释、道三家的历史渊源。此名源于道教,其节俗始于古代儒家秋尝祭祀的古老习俗。发展到宋代,形成了一日三节的形态,即在每年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祭地官,祈求定人间善恶,民间祭祀祖先、孤魂野鬼。佛教受儒家影响,设盂兰盆会,以超度历代先祖。道教作为中国的本土宗教,又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注重孝道,因此中元节祭祖节俗得以扎根民间。

七月十四/十五日祭祖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以及海外华人地区的传统文化节日,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均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祭祖大节。2010年5月,文化部将香港特区申报的“中元节(潮人盂兰胜会)”入选,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21年,莱芜中元节习俗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此记载来源于网络)

用微搜索记录美好生活?中元节?中国人的传统习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