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有“二”的成语典故,您知道的还有哪些?

二桃杀三士:

出自《晏子春秋》,春秋时期齐景公手下有三位猛将,公孙接、田开疆、古冶子,三人武艺高强,更为齐国立下了赫赫战功,三个更是结为异姓兄弟,不过三人仗着手中握有兵权,目中无人,齐景公觉得三人必成大患,晏子就想出了一个“二桃杀三士”之计。

齐景公召来三人,赏赐他们两个大桃子,但桃子只有两个,齐景公就让三位将军根据自己的功劳来分配,公孙接是一个急性子,开口就说,他曾经跟猛虎扑杀,毫发无损,他的勇猛理当得到一个桃子,就拿了一个。

田开疆不甘示弱,接着说他两次领兵作战,击溃了敌军,当得勇士,他又拿了一个桃子,古冶子因为客气一下,两个桃子都没了,他十分气愤就说,他曾经为了保护国君渡河跟一只鳖怪搏斗,论勇猛,论战功他都是第一人,但是他们两人却抢了桃子,他拔剑骂两人无耻。

古冶子难以接受,自刎而死,看着古冶子的尸体,两人十分愧疚,觉得是自己的贪婪逼死了自己的兄弟,于是两人纷纷拔出宝剑自杀,就这样,齐景公靠着两颗桃子,杀了三人。

二八佳人:

二八:十六岁;佳人:美人。十六岁的美丽女子。也泛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二分明月:

古时有人认为天下有三分明月,扬州独占二分,形容扬州的繁荣昌盛。

识二五而不知十: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34;且王之所求者﹐斗晋楚也﹔晋楚不斗﹐越兵不起﹐是知二五而不知十也。&34;后以&34;识二五而不知十&34;谓只知道一个方面。

不二法门 :

不二: 指不是两极端; 法门: 佧行入道的门径。

二竖为虐:

出自《左传·成公十年》。竖:小人,小孩;虐:侵害,作乱。

公元前581年,晋国的国君晋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国去请医生。秦桓公就派一位叫缓的医生去给晋景公治病。在缓还没有来到之前,“公梦疾为二竖子,曰:&39;彼良医也。惧伤我,焉逃之?’其一曰:&39;居肓之上,膏之下,若我何?”

公:指晋景公;肓:古代医学名词,指心脏与隔膜之间;膏:指心尖脂肪,并认为,在肓上膏下为药力与针灸所不能及的地方。

这也是“病入膏肓”这个成语的由来,即不能治了。

一不做,二不休:

这个成语故事出自于唐·赵元一《奉天录》卷四:“(张)光晟临死言曰:‘传语后人,第一莫作,第二莫休。’”

一不做,二不休,现在的意思是,比喻一件事情既然开了头,就索兴做到底算了。原意是:首先,不要做坏事情,第二,做了坏事,就不要想着你能罢手不干。

二姓之好:

二姓:结婚的男女双方。指两家和睦亲密的婚姻关系。

出处:《礼记·昏义》:昏礼者,将合二姓之好,以上事宗庙,而下以继后世也。

西汉二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二帝:唐尧、虞舜。

二气:指阴气和阳气。天二气则生虹,地二气则泄藏,人二气则生病。

二雅:《诗经》中《小雅》、《大雅》的合称,共105篇。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和《二刻拍案惊奇》的简称。

二乔:三国时乔公的两个女儿,大乔嫁孙策,二乔嫁周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