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中华者,虽远必诛”是谁说的,原话的完整版更霸气,差点让凿壁偷光的匡衡给害了

吴京的战狼中有一句话:“犯中华者,虽远必诛”点燃了无数人的爱国激情。其实这句名言,已经流传了两千年了。公元前36年,与汉朝为敌的北匈奴的势力正在逐步渗透西域。当时的陈汤是西域都护府副都尉,深感于北匈奴日益严重的威胁,决定主动出击。陈汤说服了说服了都尉甘延寿,这俩人发布矫诏,假传汉元帝圣旨,率领西域诸国军队和汉朝的屯田兵共4万余人,翻越葱岭,兵临郅支城65535北匈奴郅支单于所建的城池),经过激战,汉军攻破城池,北匈奴单于伤重而死。

值得一提的是在汉军破城的时候,西域康居国的一万多名骑兵到达战场外围,他们的目的是救援北匈奴,见汉军兵威正盛愣是没敢出兵,观看了一阵就退兵了。

立下大功后,陈汤马上给汉元帝上了一封著名的奏疏:“臣闻天下之大义,当混为一。匈奴呼韩邪单于已称北藩,唯郅支单于叛逆,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为强汉不能臣也。郅支单于惨毒行于民,大恶逼于天。臣延寿、臣汤将义兵,行天诛,赖陛下神灵,阴阳并应,陷阵克敌,斩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悬头槁于蛮夷邸间,以示万里,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陈汤和甘延寿俩人立下如此大功,理应得到封赏,这俩人也是这么想的,结果捷报和北匈奴单于的脑袋都递上去了,等来的却是朝廷派人的调查,原来俩人虽然立了大功,但是也犯了大罪——矫昭。石显、匡衡(就是那个凿壁偷光的)向汉元帝说,甘延寿、陈汤矫昭而取得的战功,这个头不能开,否则每个将领都会效仿,会给国家带来灾难。汉元帝虽然认可俩人功劳,但难以违背匡衡、石显的意见,所以此事很长一段时间没有决定。

西域都护府遗址

后来因其他大臣的求情,汉元帝下令特赦了陈汤和甘廷寿,本来汉元帝还要封赏两人食户千邑,因为匡衡的反对,只封了两人食户三百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