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从西安事变之后开始的新的斗争阶段,也是中国革命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红军长征前后历经艰难困苦,走过了许多地方。下面就用红军长征路线图为线索,详细介绍红军长征的历程。

起点:江西瑞金

红军长征的起点是江西瑞金,这里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主要根据地。红军长征开始的时间是1934年10月16日,当时的红军总兵力为12万,兵种包括步兵、骑兵、炮兵。在长征开始之前,毛泽东曾进行过一系列的研究和准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和路线图。红军长征的主要目的是逃离敌人的追击,找到新的根据地。

第一阶段:瑞金到贵州遵义

红军长征的第一阶段是从瑞金到贵州遵义,这个阶段主要的任务是突破国民党的封锁和追击。这个阶段的路线比较复杂,需要穿越山区和河谷,途中还要进行战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战斗就是在崇义的巧渡黄沙岭。在这个阶段中,红军人员的流失非常严重,许多人员和器材都在途中被抛弃。最终,红军在1935年1月到达了遵义,打破了国民党对于红军的围追堵截。

第二阶段:贵州遵义到四川泸定

红军长征的第二阶段是从贵州遵义到四川泸定,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恢复和发展红军的力量。在遵义会议后,红军开始进行了一系列的组织和动员工作,加强了红军的政治和组织建设。在这个阶段中,红军也进行了一些战斗,其中最著名的一次是在达古冰山的战斗,红军在这次战斗中打败了国民党的进攻,并成功突围。最终,红军在1935年5月到达了四川泸定,这个地方成为了红军长征后期的根据地。

第三阶段:四川泸定到陕北延安

红军长征的第三阶段是从四川泸定到陕北延安,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寻找稳定的根据地。在这个阶段中,红军遭遇了一些困难和挫折,但最终还是找到了稳定的根据地。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大渡河上的战斗,红军在这次战斗中,成功打败了国民党的军队,并摆脱了国民党的追击。最终,红军在1936年10月到达了陕北延安,这个地方成为了红军长征后期的根据地和革命根据地的集中地。

结尾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重要的历程,它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在困难环境条件下的一次伟大实践。红军长征的历程中,红军人员经历了无数的艰难和危险,但他们始终坚持着革命的信念和理想。通过红军长征,中国共产党和红军从失败和困境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革命的艰辛和复杂,也孕育出了新的革命力量,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红军长征路线图

红军长征是中国革命历史上的一次伟大壮举,也是一段饱含苦难与牺牲的历史,长征路线图是其中重要的标志之一。红军长征路线图一共经过四个重要阶段。

第一阶段:福建周宁至贵州毕节(1934年10月 - 1935年1月)

红军长征的第一阶段是在福建周宁开始,长征路线图的目标是前往贵州地区,与当地的革命势力合作。在这一阶段,红军必须克服的困难包括自然环境的恶劣与敌人的围追堵截。红军壮志凌云,终于在长征路线图规划之内的时限内到达贵州毕节。

第二阶段:贵州毕节至四川马泉沟(1935年1月 - 1935年5月)

在长征路线图的第二阶段中,红军逐渐深入到四川。在这一阶段中,红军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穿越高原草地和跨越冰雪山川。红军奋勇直前,不断攀登,最终到达了四川的马泉沟。

第三阶段:四川马泉沟至云南昆明(1935年5月 - 1935年9月)

在长征路线图的第三阶段中,红军经过了艰难卓绝的路程,从四川马泉沟前往云南昆明。在这一阶段中,红军通过了大山大川与大河大水,遭受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精神打击,但红军仍坚定地完成了长征路线图的任务。

第四阶段:云南昆明至陕西延安(1935年9月 - 1936年10月)

长征路线图的第四阶段是红军长征的最后一段,红军从云南昆明出发,最终到达了陕西延安。在这一阶段,红军需要克服的不仅是地形的险峻和天气的恶劣,还有重重的敌人包围。红军在强敌环伺中取得最终胜利,完成了革命使命。

长征路线图见证了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也见证了红军英勇无畏的革命精神。长征路线图是红军长征历史中永恒的符号,也是中国革命发展道路上的经典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