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娜·卡列尼娜》。

女人穿好束身衣,整理裙摆,披上紫色礼服,戴好巨大的钻戒,行云流水般的动作是她每日享受的贵族待遇。不仅如此,她还有一位集金钱和地位的高官丈夫。平日里她只需要带好孩子,当一个美丽的花瓶,其他什么事都不用操心。这看似令人羡慕的生活过久了也不免乏味,以至于遇到年轻帅气的军官内心就开始躁动。

她就是大文豪列夫托尔斯泰笔下的《安娜·卡列尼娜》。这本曾引发无数争议的畸形名著是俄国新旧社会交替的真实写照。这天安娜坐上火车去莫斯科找哥哥,她认识了一位伯爵夫人。一路上的话题双方都离不开儿子,而这位伯爵夫人的儿子将让安娜的一生变为悲剧。

男人名叫渥伦斯基,自小丧父一直归顺于母亲。他是一名骑兵军官,当他上车迎接母亲时正好与安娜擦身而过。就这一眼的时间,安娜的高贵典雅让他忍不住透过车窗再细细看一遍。安娜和哥哥打完招呼后回到车上拿行李。

就这样她和渥伦有了第一次正面的邂逅。渥伦的英俊迷人让安娜心中若有所动,两人的缘分也不仅限于此。原来安娜的妹妹基蒂早已钟情于渥伦。舞会上安娜一袭黑色露肩长裙,挽着哥哥的手出现在大众面前。渥伦绕过人群缓缓朝她走来,眼里溢出满满爱意。安娜很快就察觉到,于是她扯着哥哥在舞池里翩翩起舞。

渥伦没有办法只能邀请基蒂一同跳舞。悠扬的音乐响起,人们专心的摆弄优雅的姿态,只有渥伦心不在焉,因为他的眼睛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安娜。而安娜也在偷偷关注他。

安娜又惊又喜,随后搭上渥伦的肩膀在舞池中央散发魅力。恍惚间,空间里只剩他们两人在美好中忘乎所以。可安娜看到基蒂不满的眼神瞬间清醒过来,立马和渥伦保持距离转身离开。美艳绝伦的贵妇不满足于丈夫给的身份和地位,毅然决然的与情人在一起,最终落得个卧轨自杀的结果。

自从舞会上的贴身接触,安娜在回家的火车上都难以忘记渥伦的模样。让她震惊的是火车中途停站时渥伦竟朝她走来。安娜很是感动,但她清楚自己是有夫之妇,狠心拒绝了渥伦。可过后她的定力就像是铁轨上摇晃不定的火车,随时会有冲出去的可能。

虽然安娜的丈夫对她百般宠爱,但丈夫思想僵化,感情麻木,长期的封建官场已经腐蚀了他的心灵。他的个人观念与安娜追求爱情的要求格格不入,安娜在婚姻里早就失去了活力。这样的女人难以拒绝年轻富有激情的男人追求。

渥伦总是出现在安娜在的各大场合,在一旁默默注视着,安娜做不到视而不见,眼神一来一回间心里的躁动更是难以抑制。两人愈发大胆起来,暧昧得让贵妇们议论纷纷,流言蜚语很快就传入到安娜丈夫那里。丈夫没有生气,只是语重心长的提醒她不要让他们的名誉受损,一味的放纵让安娜和渥伦纠缠得越深,还怀上了渥伦的孩子。

两人还在思考怎么向安娜丈夫明说时意外发生了一场赛马会,渥伦骑着白马奔驰在赛道上,可一不小心马儿失蹄摔倒,渥伦也重重的砸在地上。安娜心痛到无法呼吸,甚至甩开丈夫拉扯的手。一时间观众席上的所有人都意味深长的凝视着出轨的秘密昭然若揭。

回家的路上丈夫再也忍不住愤怒,对着安娜一顿指责,而安娜不以为然。丈夫没有暴怒,只是淡淡的说着要束缚安娜的自由。可当他得知安娜怀了渥伦孩子后,她呆住了,一度陷入自我怀疑中,无力的瘫坐在椅子上。

而安娜在生下与渥伦的孩子后感染了重病,丈夫来到她的床边,看着她近乎死去的模样,丈夫的心又软了。安娜祈求着丈夫的原谅,还让他与渥伦握手言和。这一次丈夫再次选择了忍让。可笑的是,等到安娜身体恢复了,她竟然提出与丈夫离婚,执意要和渥伦住在一起。

女人眼里饱含泪水,站在铁路一侧,看着火车飞驰而过,香消玉殒在铁轨之上。安娜给自己的人生添上了句号。她以名誉和失去儿子的代价,如愿的和情夫渥伦住在一起了,还催促着丈夫与她离婚。

丈夫不想再隐忍,他受不了名誉上的奇耻大辱,回信告诉安娜,不会任由她的想法实施在自己身上。安娜时隔三个月,愤怒的返回家中,砸开大门,又呵斥所有人。这架势好像犯错的是丈夫,而不是自己。她终于再次见到心爱的儿子。

儿子单纯的目光,让安娜很是愧疚。而此时丈夫也回来了,两人只是静静的对视着,却说不出一句话。安娜蒙着面纱低着头回去了。短暂的相聚,让她内心又开始动摇,因为她选择和渥伦在一起。丑闻已是散布贵族圈,她没有了朋友,成天变得紧张兮兮。宴会上,她就像个笑话,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

而渥伦也没成为支撑她的精神支柱,抵挡不住上流社会的谴责。安娜日渐疯狂,疑神疑鬼,她觉得渥伦变心了。而事实也是如此,渥伦忍受不了安娜一味的猜测,两人之间只剩争吵,最终只能甩头躲避。

安娜再次坐上火车,脑子里浮现的全是渥伦与别人纠缠的画面。她心理上已然疯魔,她渴望爱情,也义无反顾的去爱别人,却为了爱情走向毁灭。她也渴望救赎,被道德救赎,挣扎矛盾的她最后走向了绝路。

整部电影是用的舞台剧的拍摄手法,文学著作的翻拍总是会有些难度,影片的节奏是偏快的,有时间的话不妨捧起书细细的品味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