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莫孤烟

坊间一直有“萧克镇上将”的说法,理由是在开国上将的排序中,萧克排在第一。

在许多人看来,以萧克的资历,怎么说也应该是个大将,他是红二方面军的二把手啊!当初八路军刚组建时,6个正副师长都是响当当的人物,其他5位日后都是元帅,只有萧克“屈居”上将。如此一来,萧克在上将之中自然要排在首位了。

其实这是想当然的看法。事实上,不同于元帅和大将的排名有固定顺序,上将的排序有好几种排法,在此作一说明。

最早的上将名单是总干部部1955年9月上报总部的,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张宗逊、宋任穷、赵尔陆,萧克排在第四,之后是王震、周纯全、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等人,排名最后的则是陶峙岳、董其武、陈明仁3位起义将领。

这份名单的排序,初看让人一头雾水,一些副兵团级干部,例如周纯全、陈再道等,排在了杨成武、萧华、宋时轮等正兵团干部的前面,而傅钟和周士第这两位资格极老的正兵团级干部却排在了贺炳炎的后面,而贺炳炎仅是准兵团级干部。

但仔细一分析,这份名单的顺序和当初拟定大将的人选有关。

彭德怀和罗荣桓上报总部的大将名单是15人,排序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萧劲光、张云逸、罗瑞卿、王树声、张宗逊、宋任穷、许光达、萧克、王震和周纯全。最终确定大将为10人后,必须从中去掉5人。主席的意见是,去掉徐海东、宋任穷、周纯全、王震,少奇同志又去掉了萧克和张宗逊,这样下来就成了9个人,于是又把徐海东补了上去,这就是最终我们看到的大将名单。

张、宋等5人曾是大将候选人,在权衡再三之后还是放在上将之中,那么在上将序列中,这5人自然就排在了前面,只是在宋任穷之后、萧克之前加进了赵尔陆。赵在当时任二机部部长,已无军职,而且也未进入大将候选,为何排在上将第三位令人不解,还有待考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最初的大将名单其实是22人,除了上述15人外,还有许世友、刘亚楼、邓华、陈再道、杨得志、彭绍辉、王宏坤7人,而这7位在上将中的排序紧随周纯全之后。

由此可见,这份上将名单的排序,是把张宗逊等大将落选人排在了前面,和众人当时的级别无关。这就是周纯全、陈再道、彭绍辉三位副兵团级干部排在了诸多正兵团级干部前面的原因。

左起:洪学智、萧华、粟裕、陈赓

在这份名单上,列在王宏坤之后的名单,大体是按照总部机关、军事院校、军兵种、军区、志愿军的顺序排列。先是李克农和杨成武(副总长)、李达(国防部副部长)、萧华和甘泗淇(总政副主任)、赖传珠(总干部部副部长),苏振华、陈锡联、陈士榘、王新亭、叶飞、黄永胜等军兵种和各军区领导人依次后排。

在这一名单中,除去三位起义将领外,排在最后的是吕正操、傅钟、周士第、阎红彦等几位。吕正操是东北军将领的代表,他是主席提议加入名单的;傅钟和周士第资历很老,但历史上有所争议,是在广泛争取意见后才加入的;而阎红彦是作为陕北红军的代表由主席提议加入的。

原定上将排名最后一位是准兵团级的贺炳炎,因为吕正操等几位是最后补进去的,所以排在了贺炳炎的后面。(按规定,准兵团级干部最多授中将,考虑到洪湖苏区和红2军团中要有上将中的代表,而军事干部贺炳炎在战功上要比政工干部廖汉生更有说服力,因此才授予贺上将军衔,明显带有“山头”平衡的性质)

1955年授衔仪式现场。前排左起粟裕、黄克诚、谭政、萧劲光、王树声

这份名单后来并不常见,因为1955年授衔时总理颁布的授衔令中,是另一种排法,这也就是我们现在常见的萧克排第一的顺序。

在这一序列中,大体上是按照所在单位在军队机构中的排名排列。国防部排在最前面,7个副部长中黄克诚等5人是大将,萧克和李达是上将,所以他二人在上将名单中排在前两位。

总参是仅次于国防部的第二单位,所以后面是副总长张宗逊、李克农、王震、许世友、邓华、彭绍辉、张爱萍、杨成武(这8位副总长多数都有兼职,如许世友和邓华就分别执掌南京和沈阳两个大军区,王震则是铁道兵军政一肩挑)。再后面是总政、总干部部、总后、各军兵种及各大军区的领导人,不再一一列举。志愿军司令员杨勇和政委李志民排在后面,最后一位则是没有军职的赵尔陆。

杨得志、杨成武、杨勇三位上将在一起

还有一种不常见的排序,是按照当时的级别,也就是张宗逊等33名正兵团干部在前,周纯全等19名副兵团干部在后,最后是准兵团的贺炳炎以及没有军队级别的乌兰夫和阎红彦。

评级是1952年的事,对授衔影响很大。一般来说,正兵团起码是上将,副兵团级最起码中将,资格老的(如周纯全、陈伯钧、陈再道、张爱萍)、战功大的(如韩先楚、洪学智、李天佑)、能代表一个山头的(如刘震、吕正操)也可授上将。

以上这些排名,各有各的道理,但总的来说争议太大,涉及到革命资历、历史贡献、山头平衡等多种因素,很难让人都满意。于是在1986年出版的将帅名录中,干脆就用姓氏笔画排名,这就少了很多不必要的争议。这也是目前最常见的一种排名。

身着55式军服的官兵

在这份姓氏笔画的排名中,加上了后来补授军衔的王建安和李聚奎两人,共57人。王平、王震、王宏坤、王建安、王新亭这5位王姓上将便排在了最前面,而赖传珠则排在了最后一位。需要注意的是,萧克和萧华的“萧”字也可写成“肖”,当名单写成“肖克”“肖华”时,他们的排名因姓氏笔画减少而提前了,这也是一件有意思的事。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