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是制约乡村发展水平的一大“短板”。与城市地区相比,乡村地区的教育资源滞后。加快乡村教育的发展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在当今的时代背景下,需要利用教育信息化的手段,来成为乡村教育振兴的良性切入点,以便更为有效地辅助推进乡村教育的振兴。笔者作为一名基层的工作人员,有幸直接参与到乡村振兴的工作之中,见证了乡村教育的发展,为此,笔者就“教育信息化”问题开展了区域性的调研。

目前在乡村的教育信息化中,面临首要的问题是“老”,现有的学校信息化设备老旧,损坏率高,影响正常教学。教育部等六部门曾在2021年7月1日发布了《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教科信〔2021〕2号,要求部署加大对农村、偏远地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农村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提升学校信息化建设和应用水平。但是,经调查发现,兰陵县许多乡镇学校中仍在“艰难”的使用老旧的信息设备。笔者在调研中走访了一个乡镇的中心小学,该校负责人反映,全校现有24个教学班,音乐教室、美术教室、科学实验室、创客教室、图书室、计算机教室、录播室、会议室、科技活动室各一口,共有班班通28套,其中,较早12套通于2012年购置安装使用,后期随着省级规范化学校创建和2015年国家教育均衡验收,分别更换采购了14套。现有的24套班班通,分别出自3个不同厂家,但因为老旧,在使用的过程中经常出现投影、展台、声音播放等功能障碍。计算机教室的60台学生机,均为2015年前采购,硬件版本低,有52.6%的不能正常开机。正在使用中的教师办公电脑62台,58%运行缓慢,18.3%不能正常开机。这些设备往往超过了质保,维修往往因为要上报、联系专业人员、购买配件等原因需要很长的时间,快则一周,慢则数周,有时这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零件又老化了,如此往复,最终影响了正常的教学工作。

其次就是“低”,教师对现有的平台信息资源期望值低,且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占比低,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2022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平台建成上线,整合集成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等政务服务事项,在此之前,乡镇中心小学师生及家长,均以临沂市智慧教育云平台作为主要渠道。据兰陵县某乡镇中心小学副校长反映,目前后台数据显示学校、教师、学生空间开通率100%,班级空间达标率47.06%,但是在资源使用情况看,仅限于资源的浏览(微课浏览量10311)、下载(平均下载量285.52)上传(平均上传量42.21),在教师应用方面使用情况也不理想:全镇小学教师网络备课使用书71,网络教研使用数59,必达通知使用数21。使用率不高一方面由于平台上的资源更新不及时,尤其是随着2022年新课标的发布,平台上原有的资源不符合当下的要求,另一方面因为平台上语文、数学、英语科目的资源多,而心理健康、劳动教育、传统文化等科目的资源很少,不能满足教师的使用需求。而教师网络备课和网络教研使用时需要完成的项目较多,比起面对面的集体备课更加繁琐,所以也不太常用。该校自4年级起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共12各班级,由7位教师兼任。其中1人研究生学历,6人本科学历,就专业而言只有1人为信息技术科班毕业生。这些教师普遍反应自己虽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但是缺少信息技术专业教师所要求的技能,上起课来很吃力,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够理想,信息技术课堂效率低,这也是乡村小学信息化教育所面临的问题。

这些问题放在县城或许很容易被解决,但由于地域的原因,在乡镇却成为了老大难问题,其实解决问题的方法无非就是及时维修、更换学校老旧的信息化设备,以确保正常的教学。同时加强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让教师们尤其是年轻教师,通过培训,增强信息技术专业技能,掌握更多信息化使用手段,并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真正推进乡村教育信息化建设,促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关键是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和持续性,从细出着手,推动教育信息化更好的发展。

总之,发展教育信息化对于现代化乡村教育而言至关重要。丰富了教育教学的方式,使乡村地区的师生享受到更多的教育资讯,有助于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同时,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还需要政府、社会组织以及相关行业努力协同配合,为乡村教育的信息化建设创造更为有利的环境,并以此为切入点,更为有效地辅助推进乡村教育的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