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起看到一条帖子,大致意思是博主要发表一些观点,让大家“洗耳恭听”。评论区多在讨论这个洗耳恭听的使用语境是否恰当,而我想到的却是:咱们传统观念是不让耳朵进水的,可为啥会有“洗耳恭听”这个词呢?
查了些资料,跟大家分享一下。“洗耳”一词最早出现是尧舜禹交替时一个典故:尧欲禅让,接班人选相中了当时一位叫许由的名士。有说许由自视清高,也有说他认为自己才不配位,反正许由就是不答应。尧派人游说,许不堪其扰,跑到一小河边,用手撩水洗耳朵(掬水洗耳)。
这时候一位叫巢父的大名士“碰巧”牵牛到溪边饮水,看见许由洗耳,问许原有,许说尧让我当官这些话脏了我的耳朵,我得把耳朵洗干净。据说巢父也是一大名士,尧找许之前是找巢父出山,巢父不从,藏起来筑巢而居,所以有了这名字。听了许的说词,巢父讥讽他:如果真无此心又何必躲在如此容易找到的地方?许由听后便搬去人迹难寻的深山,再与俗世无瓜葛。
说了洗耳,再说洗耳恭听这个词,多数认为该词最早出自元杂剧。在关汉卿的单刀会、郑廷玉的楚昭公剧本里,人物对话中有“洗耳恭听”。这词意思很明显,我洗干净耳朵认真听,表达听者的一个尊敬,类似拭目以待,倒不是真去洗耳朵。
查资料的时候看到一个意思的事,在今日的河北省唐县上方乡有个许由村,村里立有巢父问答碑。河南省汝州市有条洗耳河,市里有洗耳街道,还立有许有雕塑。唐县和汝州距离有六百多公里,不知为何同时有这个典故的纪念地。也许是历史的长河中,某个节点出现了平行时空分叉,又或者许由在两个地方都洗过耳朵。
扯了半天闲白,说回我想说的正事,许由洗耳到底对不对呢?从医学角度来说,确实存在用冲洗的方式清理外耳道的操作,追溯起源已不可考,可确认的是目前全世界多数耳科依然采用这种古老的方式清理外耳道。医院跟许由的区别在于许用的是河水,医院里用的是灭菌生理盐水,一部分质地较硬的耵聍块冲洗还要提前软化。
是不是每个人都应该定期洗耳朵呢?答案是否定的,绝大多数人外耳道有自洁功能,外耳道内的耵聍碎屑会自然脱出体外,不需要刻意清理。真正需要刻意清理外耳道的人在人群中是少数,其中青壮年少见(百分之一左右),而儿童和老年人群中需要刻意清理外耳道的人要多一些。形成耵聍栓塞跟日常清理够不够没有实质关联,是外耳道结构和皮肤功能的问题,在这里就不细说了,我在耳内镜操作视频里说了得有六七年,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最后强调一点,如果被冲洗者有鼓膜穿孔,冲洗的水质,水温,水压不合适,就有可能在冲洗后出现不适,严重的甚至引发疾病。针对儿童冲洗时,如果孩子不配合,冲洗使用的工具有损伤外耳道的风险。
本文有关历史资料及图片来源于网上公开信息,不当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此处已添加医疗卡片,请到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