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天上人间,不是天涯海角,而是相思相爱,却无法相依相守。
沧海泪,巫山云,滚滚红尘,总有一人是我们忘不掉、走不出的心殇。
时光斑驳了记忆,流年冲刷了往昔,却带不走那入骨的相思。
既相遇,莫相忘;既相守,莫相离。
这是古今无数痴男女的梦想,只是从来都是相遇容易相知难,相爱容易相守难。
有些人,转身便是天涯陌路。
就像韦庄所言“相别,从此隔音尘”。
这首词出自他的《荷叶杯》,全词如下:
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谢娘时。
水堂西面画帘垂,携手暗相期。
惆怅晓莺残月,相别,从此隔音尘。
如今俱是异乡人,相见更无因。
“荷叶杯”是唐朝教坊曲名,源自“莲叶捧成杯”,本是十分唯美的情景,但在词人的笔下却显得凄凉悲怆。
韦庄是晚唐和温庭筠齐名的“花间派”词人,他在59岁那年考上进士,那时的唐朝已是风雨飘摇。
在他66岁那年奉命前往四川调停东西两川节度使,却没想到这一去直到他75岁去世,都无法再回故乡。
当时西川节度使王建十分欣赏韦庄,上表朝廷挽留韦庄。
韦庄便成了其帐下的掌书记,后来朱温篡唐,王建也在四川自立为王,并任命韦庄为宰相。
对于古时的读书人而言,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算是走上人生巅峰。
可是即使王建看重韦庄,却不改好色本性,他听说韦庄的爱妾国色天香,能歌善舞,便将其强抢进宫。
一对有情人就此分别,悲痛欲绝的韦庄写下了许多怀念爱妾的词句,《荷叶杯》便是其中之一。
词的上半阙描写的是当年两人相遇的浪漫情景。
记得那时夜阑人静,我们相约在花丛中,在月光的照射下,你的面容比花儿还美丽。
水堂西侧的帘子低低地垂着,我们拉着对方的手,好似怎么也看不够,说不完,分别时便定下了来日再见的约定。
短短几句,便将时间、地点、人物交代得清清楚楚,给人以真实亲切之感。
就像当年李煜和小周后幽会,“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花好月圆,浪漫之感不言而喻。
这里的“谢娘”不是说韦庄的爱妾姓“谢”,而是指南北朝的咏絮才女谢道韫,后世多以“谢娘”来指代风华绝代的才女。
也正因为爱妾的才貌双全,才会遭此一劫,不过若她是个普通女子,也不会让韦庄这样的大才子牵肠挂肚了。
只是当年的相遇有多美好,后来分别就有多痛苦。
词的下半阙笔锋一转,极写两人被迫分离后,相见无日的无奈悲伤。
不知不觉间,月落星沉,远处已响起黄莺的叫声。美好的时光总是那样短暂,黎明即将来临,我们也要分别了。
只是我从没想到,这次的分别之后永远。
如今我们都是异乡之人,再也没有相见之日了。
侯门一入深如海,从此萧郎是路人,何况是那重重宫门呢?
正如纳兰和他的青梅竹马,也是一道宫门,咫尺天涯。
下半阙开头以“晓莺残月”营造了一种即将分离的凄清氛围,令人读来伤感不已。
接着便写到两人的分离、隔绝,层层递进,无限悲哀。
上半阙还是相见欢,下半阙就成了离别苦,这样的反差描写将及词人内心的愁苦无限放大。
这种明明相爱却无法相守的痛苦时时折磨着词人,让他永远无法释怀,于是只能以一首首词,来寄托他的相思之情。
后来这些诗词流入宫中,那名姬妾读后,也是肝肠寸断,竟绝食而亡,以全了两人的爱情。
可能韦庄也没想到他的词竟成了爱妾的催命符,也许对于那名女子而言,死,反而是一种解脱吧。
欲相守,难相忘,人各天涯愁断肠。
比起天上人间的阴阳相隔,这种相思相望不相亲的无奈更令人伤感。
倾心相遇,今生缘起,却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想爱不能爱,想忘忘不了,人世最深的痛莫过于此。
惟愿你我今生都能和所爱之人,相依相守,白头偕老。
- END -
作者:凯紫
看完的读者,记得给凯哥点个赞哦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